燕麥炭疽病
發(fā)布時間:2017/6/26 9:00:19 瀏覽次數(shù):3384次
葉片染病初生梭形至近梭形紅褐色病斑,上生暗色長形分生孢子盤,很象條銹病的冬孢子堆。葉鞘和莖基部染病產(chǎn)生類似的癥狀。發(fā)病嚴重時,影響籽粒飽滿程度。
燕麥炭疽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燕麥炭疽病
病原中文名:禾生炭疽菌,有性態(tài)為禾生小叢殼
病原拉丁學名: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G.Wils.
異名:Colletotrichumgraminicolum(Ces.)G.W.Wils.
有性態(tài)為GlomerellaraminicolaPolltis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tài)為子囊菌亞門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燕麥葉片、下部葉鞘及莖基部
燕麥炭疽病病原形態(tài)特征
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Wils.稱禾生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長形,黑褐色,初埋生在葉鞘的表皮下,后黑色小粒點突破表皮外露。直徑50~200um,具深褐色剛毛,大小50~100×5~9(um),剛毛具隔膜,正直或微彎。分生孢子梗短小,無色至褐色,具分隔,不分枝,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新月形至紡錘形,大小19~29×3~5(um)。有性態(tài)為GlomerellagraminicolaPolltis稱禾生小叢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自然條件下少見。該菌有寄主;裕煌陮π←溨虏⌒杂胁町。病菌生長適溫25℃。
燕麥炭疽病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盤和菌絲體在寄主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也可附著在種子上傳播。播種帶菌的種子或幼苗根及根頸或基部的莖接觸帶菌的土壤,即可染病。侵染后10天病部就可出現(xiàn)分生孢子盤。在田間氣溫25℃左右,濕度大,有水膜的條件下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形成。雜草多的連作地,肥料不足、土壤堿性地塊利于發(fā)病。小麥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燕麥炭疽病主要為害燕麥葉片、下部葉鞘及莖基部,要及時做好燕麥炭疽病的防治工作,燕麥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燕麥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選用抗炭疽病的品種。 (2)與非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3)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或深翻。 (4)發(fā)病重的地區(qū)或地塊,可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防治1次或15天后再防一次。...【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wǎng)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dǎo)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jīng)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zhì)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