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棉鈴蟲
發(fā)布時間:2014/8/15 15:22:08 瀏覽次數(shù):4429次
麥田棉鈴蟲寄主植物廣泛,可以為害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煙、蘋果、梨、柑桔、桃、葡萄、無花果、草萄等植物。幼蟲為害小麥,食葉成缺刻或孔洞,蛀臺或咬斷麥穗。
形態(tài)特征
麥田棉鈴蟲成蟲體長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有褐色腎形紋及環(huán)狀紋,腎形紋前方前緣脈上具褐紋2條,腎紋外側具褐色寬橫帶,端區(qū)各脈間生有黑點。后翅淡褐至黃白色,端區(qū)黑色或深褐色。卵半球形,0.44-0.48mm,初乳白后黃白色,孵化前深紫色。幼蟲體長30-42mm,體色因食物或環(huán)境不同變化很大,由淡綠、淡紅至紅褐或黑紫色。綠色型和紅褐色型常見。綠色型,體綠色,背線和亞背線深綠色,氣門線淺黃色,體表面布滿褐色或灰色小刺。紅褐色型,體紅褐或淡紅色,背線和亞背線淡褐色,氣門線白色,毛瘤黑色。腹足趾鉤為雙序中帶,兩根前胸側毛連線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或相交。蛹長17-21mm,黃褐色,腹部第5-7節(jié)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圓形刻點,臀棘鉤刺2根,微彎。
防治方法
(1)防治指標我國該蟲為害小麥重的產麥區(qū)年生4代,個別年份可能出現(xiàn)發(fā)生不整齊的5代。一代主要為害小麥,卵盛期在5月上中旬,麥田防治指標為每m2有二齡幼蟲8頭或百株累計卵量16粒左右;二代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防治指標為百株累計卵量100;蚍乐魏蟀僦隁埾x10頭以上;三代卵盛期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標為百株累計卵量40;蚍乐魏蟀僦隁埾x5頭以上;四代卵盛期在8月下旬一9月上旬,防治指標為百株幼蟲10頭以上或防治后百株殘蟲5頭以上。
(2)防治方法參見玉米田棉鈴蟲。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