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發(fā)布時間:2014/9/23 19:02:50 瀏覽次數(shù):1765次 文章來源: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
小麥蠕孢葉斑根腐病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在種子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經胚芽鞘或幼根侵入,引起地下莖或次生根或次基部葉鞘等中位發(fā)病。帶菌種子是苗期葉斑病的重要初侵染源。
在土壤中寄主病殘體分解腐爛之后,病原菌也就失去了侵染能力,小麥拔節(jié)后至成株期,根腐繼續(xù)擴展的同時,葉斑病也從下向上不斷擴展,地面上的病殘體和植株病部不斷產生大量病菌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該病潛育期僅幾天至七天,菌量積累速度快,達到流行臨界菌量早,氣溫18—25℃,相對濕度100%,功能葉片和麥穗就大量染病或流行成災。此外栽培措施對該病發(fā)生也有直接影響。生產上春麥遲播或冬麥早播羈期易發(fā)病,種植過密發(fā)病重。在田間管理上凡能減少病殘體落入田間的機會或促進土壤中病殘體盡快腐爛(如深翻、中耕、施肥、澆水等)的措施均利于土壤中病原菌減少,則發(fā)病輕、這些措施對小麥生長發(fā)育有利,又可增強抗病力,從而減輕發(fā)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