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菌核病主要為害西葫蘆果實及莖蔓。西葫蘆果實染病后,殘花部分會呈現(xiàn)水浸狀腐爛,而后長出白色菌絲,菌絲上長出黑素菌核,病部以上葉、莖蔓會逐漸枯死。菌核病是真菌性的病害,經(jīng)常造成植株的枯死或者腐爛的現(xiàn)象。
西葫蘆在播種前,使用10%鹽水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2-3次,汰核,可采用高畦覆蓋地膜抑制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抱子,減少菌源。在溫度為20℃,容易引發(fā)病菌。菌絲在潮濕環(huán)境下,溫度相對在85%以上時發(fā)育良好,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更有利于菌核的形成。
西葫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在西葫蘆種子栽種前,進行消毒,將種子進行處理,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將菌核消滅,或者用種子重量0.4%-0.5%的50%異菌脲懸浮劑對種子進行包衣。在西葫蘆種植前,對土壤進行處理,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或者選用40%福爾馬林每平方米用藥20-30ml加水2.5-3L,均勻的灑于土壤表面,充分拌勻后進行堆置,充分的殺滅病菌。
在西葫蘆菌核病發(fā)病初期可以施用,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和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異菌脲懸浮劑800-1000倍液和25%戊菌隆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和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農(nóng)藥結(jié)合水,進行噴霧灑施,根據(jù)西葫蘆病情進行施藥,間隔7-10天間隔噴1次。